你的位置:万盛娱乐彩票app官网下载安装 > 新闻动态 > 1881年,清政府在英国买了一块地,面积只有16.7,上面立了5块碑_清朝_士兵_李鸿章
1881年,清政府在英国买了一块地,面积只有16.7,上面立了5块碑_清朝_士兵_李鸿章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0:26    点击次数:171

在英国东北部有一座名叫纽卡斯尔的城市,这里以纽卡斯尔联队——曾四度夺得英超冠军的足球俱乐部而闻名。然而,鲜为人知的是,在当地的圣约翰公墓里,竟然安葬着五名清朝水军的士兵。这让许多人感到困惑,为什么清朝的水军尸体会出现在英国的公墓里?毕竟,在清朝时期,大批水军战士通常是在中国境内牺牲的,那么这些尸体又是如何来到英国的呢?

这一切的背后,其实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。接下来,我们就来揭开这一谜团,重新回顾这些清朝水军的悲壮故事。

清朝与英国的鸦片战争

19世纪中期,英国在成为“日不落帝国”后,先后将印度变成了鸦片的生产基地,并将目光投向了清朝。随着鸦片产量的增加,英国开始寻求扩展市场,尤其是对当时清朝市场的渴望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英国海军屡次在广东沿海地区挑衅清政府。继林则徐虎门销烟后,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。

展开剩余78%

1840年,英国政府派出47艘军舰向清朝发起进攻,这些舰船全都采用了钢铁结构。面对如此强大的英国海军,清朝的木制小船根本无法抵挡,清朝很快败下阵来,并最终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——《南京条约》。从此,中国人民长期生活在战乱与困苦之中。

清朝尝试建立海军

鸦片战争的失败让清朝政府意识到与外界的差距。为了提高海军实力,清政府决定组建一支属于自己的现代化舰队。在英国人赫德的建议下,清政府花费了六七十万两白银购买了“阿斯本舰队”,这支舰队由7艘军舰和2艘补给船组成,配备了40多门火炮和500名士兵。然而,舰队的指挥权却完全掌握在英国人手中,这些外国船长根本不听从清政府的指挥,甚至时常威胁清政府要求更高的经费支持。最终,清政府决定退回“阿斯本舰队”,这一次的海军组建尝试以失败告终。

尽管如此,像李鸿章、沈葆桢、左宗棠和曾国藩等一些具有远见的改革派大臣并没有放弃,他们意识到建立一支现代化海军的重要性。于是,李鸿章向皇帝请示,得到批准后开始着手创建新的水军。

李鸿章与北洋水军的崛起

李鸿章得到皇帝批准后,立刻开始了海军建设工作。为了能够拥有足够的舰员,李鸿章决定培养一些能操纵外国军舰的士兵。起初,清政府试图自己建造军舰,但由于技术的落后,所造的多为木船。后来,随着西方技术的引进,李鸿章再度请求向英国购买舰船。

通过赫德的关系,清政府购买了四艘蚊舰,并在1876年11月将其交付使用。这些舰船迅速为清朝海军的力量注入了新鲜血液,但仍远远不够。随后,清政府继续购买了更多的蚊舰,以及“扬威号”和“超勇号”两艘巡洋舰,逐步增强了北洋水军的实力。

丁汝昌与英伦的五名士兵

1881年,李鸿章指派丁汝昌前往英国迎接“扬威号”和“超勇号”。当时,船只的动力设备远不如现代,航行的时间非常漫长。士兵们长时间在船上遭受风吹日晒和营养不良,很多人都晕船并生病。最终,丁汝昌率领的舰员中有两人因病去世。

当丁汝昌到达英国后,却得知军舰的交付期被延迟。为了不让去世的士兵在异国他乡无处安葬,他决定将这两名士兵安葬在英国的公墓中。此后,丁汝昌成功将军舰带回中国,但没过多久,他再次接到命令,需要前往英国取船。这次航行的过程中,又有三名士兵因病去世,他们也被安葬在之前士兵的旁边。

五名清朝士兵的长眠英国

这五名中国士兵的墓地位于英国纽卡斯尔的圣约翰公墓,墓碑朝东,象征着他们对祖国的思念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墓地逐渐荒废,原本鲜明的墓碑文字也变得模糊不清。直到新中国成立后,中英政府合作确认了这些墓碑的身份。英国政府也对墓地进行了修复,时至今日,仍有中国留学生前往为他们献上一束鲜花。

尽管这五名士兵并非死于战场,但他们的牺牲仍然为清朝海军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。虽然晚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值得批评,但这些士兵依然勇敢地为捍卫国家利益做出了牺牲。他们的英雄事迹应当被铭记,正是因为有了他们,才有了今天的国家和未来的希望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相关资讯